大四再看轉學:選學校如同戀愛 不適合就無需勉強

閱讀:12845
分享: 

昨天在日報讀了一篇《美國大學轉學攻略|實用大干貨》,于是想起了自己之前轉學的各種經(jīng)歷。在這里與大家共享,即使不能成為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也希望能給需要幫助的人遞上一根火柴。

在這過去的22年里,讓我感到后悔的一共就有兩件事:

一件是放棄了拉了13年的琴,另一件就是沒有把申請大學當成一件正經(jīng)事兒看待。我在新加坡讀得高中,嘴上雖然一直跟別人講不會去美國讀大學,可是心底的某種不甘心還是讓我把SATI、SATII、和AP(*3)都考了。

由于某些個人原因,最后在考完A-Level的一個月里,決定申請美國大學。在對美國大學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我一申就是21所。結果可想而知,21所大學里2所錄取,1所Waitlist。唯一錄取的2所學校還是因為一所不需要寫supplement,而另一所只需要交一篇高中寫過的essay。

既然已經(jīng)決定去美國讀書,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收了其中一封錄取,來到了東岸的一所文理學院。

學校很美,同學很友好,班級很小(沒有超過16個人的課),也非常容易與教授建立很緊密的個人關系。可是在那里半年后,我卻漸漸發(fā)現(xiàn)即使這個學校再好它也不適合我這個事實。

我不喜歡party,可是這里卻天天煙霧繚繞,人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我生活節(jié)奏很快,喜歡把自己日程排滿,但這里的人卻經(jīng)常遲到,沒有保證承諾,無憂無慮;我對學業(yè)非常嚴謹,但這里的學生卻比較隨便,而且課上提出的觀點往往比較狹隘而又不經(jīng)思量。雖然在學校跟朋友玩的也很開心,但我清楚這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于是我開始準備轉學。

第一次申請大學,標準就是順著US News排名(可以閱讀《一所一直“漲停板”的美國大學以及US News排名背后的“秘密”》看看為什么這個不靠譜),選擇了東岸的一些比較有眼緣的大學;第二次申請大學,僅僅參照US News排名,確認了一些學校的基本數(shù)據(jù)。第一次申請大學,我沒有認真對待標化;

第二次,認真準備了標化,并保證4.0的gpa。第一次沒有查詢?nèi)魏未髮W的背景資料;第二次把所有能查的資料翻了底朝天;第一次沒有申請任何獎學金,第二次認真的考量家里的經(jīng)濟實力和學校的資助背景。這次我申請了15所大學,錄取了7所,一所waitlist,最后決定去了給我大額FA的東岸的一所文理學院。

下面就講講我的一些轉學經(jīng)驗。

1. Checklist

如果要轉校,首先要改變心態(tài)。人生已經(jīng)失敗了一次,就不能容忍讓自己再后悔一次。所以,每一個轉校的環(huán)節(jié)都要認真對待。可以嘗試做一個Checklist,把SAT的復習目標,申請大學的ddl,以及完成每所大學申請項目(如ps, why essay, main applications, supplement, etc.)全部都排到自己的日程上,要精確到每天。

2. 選校

a. Why transfer?(為什么要轉校?)

首先問問自己為什么要轉學,并且一定要給自己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理由不是一種感覺,如果連自己都不能用argument—evidence—elaboration—conclusion說服自己,那就不能說服招生官。至于寫main ps的時候,只要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寫出來,那這篇文章就是一篇strong essay.

b.如何選校?

在a)里已經(jīng)想清楚自己為什么不喜歡現(xiàn)在的學校了,選校就會容易很多。我選校時首先查看了Fisk Guide,那里有每所大學的信息,大到endowment,小到食堂的menu。仔細讀過Fisk Guide以后,篩選出一些我認為可以申請的學校。

下一步就是通過其他途徑搜集關于這所學校的信息。第一次申大學人不在美國,收集到信息的能力就很有限。既然轉學的時候人在美國,就要好好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

舉個例子,當時我想轉到Reed,可是它不參與US News排名,信息也很有限,那怎么辦呢?我先聯(lián)系了朋友的朋友(一定要問大三或大四的),問他們在學校里最喜歡什么和最不喜歡什么。我親自去了波特蘭參觀學校,感受學校的氣氛。

在那里,我還上了兩節(jié)課,感受學生對課業(yè)的嚴肅程度(因為這是我選校的一個標準)。我約到了一個在東岸的Reed的校友面試,問了她很多關于學校的問題,尤其是學校對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支持。我去查每年校長在開學和畢業(yè)典禮上的speech,了解這個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旧?,搜集完這些信息后,我就可以確定我和這所學校是否匹配了。

3. 職業(yè)規(guī)劃

最后這個可能跟轉學的關系沒有太大,但是馬上要大四了,感覺學校對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影響真的很大。撇開是否合適或是否喜歡一所學校,還有一些practical的因素也需要考量,而這個是我在轉學的時候沒有自己考慮過的。

我畢業(yè)不想讀研究生,意味著我本科需要積累足夠的能力和經(jīng)驗讓我直接殺入職場。因為這個原因,一個學校的alumni support,地理位置,是否是target school都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因素。

以我現(xiàn)在的學校為例。如果我需要了解相關industry或者某些company的信息,我只需要給我的校友發(fā)一封郵件,他們就會及時的給你有關信息。我network過的一個校友時不時會給我發(fā)一些job openings, 而跟我喝過咖啡的另一個校友甚至把internal recommendation的機會留給了我。所以強大的并且平易近人的校友對自己的就業(yè)前景十分重要。

再者,在城市里就有更多機會參加志愿者活動、兼職工作、實習或者networking/alumni gathering sessions,也算占了天時地利的優(yōu)勢。而target school更是重要,如果你想去投行咨詢一類的公司,學校雖好卻不是target school也是比別人輸在了起跑線上。

現(xiàn)在的我在新學校過的很開心,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情。最后還有一句箴言:絕對不要為了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放棄你自己的大好前程,更不要讓你的男朋友女朋友影響你選校的決定,不然你的relationship會永遠背上一個摘不掉的包袱。畢竟大學、前程、未來、理想都是你自己的。

標簽: 留學指南 留學選校 51offer編輯:Alice
更多>>相關院校

哈佛大學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2

2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