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哈佛有一種熬的感覺,那么在劍橋的感覺很滋潤,像夢幻一般。”這是王石介紹他在劍橋的生活狀態(tài)。
融入劍橋:知識尊嚴與交流樂趣
結束在哈佛的兩年訪問學者經(jīng)歷后,王石“無縫”對接到劍橋大學的彭布魯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開始新一輪訪學。彭布魯克學院成立于1347年,是劍橋第三古老的學院。
劍橋的“導師制”聞名遐邇。王石主要的訪學方向是猶太學,他的兩位導師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日本人,日本教授來自東京藝術大學,也是彭布魯克的訪問學者,擅長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化。兩位教授每周給王石開書單,他去圖書館借書,每周見面討論一次。
王石同時還在做商業(yè)倫理方面的研究,和一位管理學教授合作,試圖從比較文化的角度研究企業(yè)的價值觀和倫理規(guī)范。
在劍橋,王石租了一個91歲的老教授剛好空出的三室一廳公寓,公寓靠河邊,騎單車5分鐘就到學院。周邊美麗安靜,教堂尖塔、傳統(tǒng)斜屋頂?shù)臒焽?、林蔭樹、早晨的鳥鳴、被建筑圍合成的互相連通的學院的院落、精心護理的草坪、自然主義的花園和植物園,令王石心情愉悅地融入其中。
王石在微博上介紹過他某一天的經(jīng)歷:清晨5:30起,一杯果汁,自行車8分鐘抵達CULRC(輕量級賽艇俱樂部),6:00開始一小時強度體能訓練。
7:30返回公寓,吃早餐。在平時,和哈佛路徑的“公寓——課堂——圖書館——小餐館——全食品超市”相比,劍橋路徑是“公寓——指導教授——圖書館——學院食堂——就近超市”,環(huán)境更適合讀書、思考,更多一份思古幽情。
談到在劍橋的生活,王石充滿興奮感,說原計劃訪學一年,現(xiàn)在看肯定要兩年,預計2015年結束。
“到英國才知道,英語只有兩種,英國人說的英語和不正確的英語。”
“最感到意外的是吃得豐富而正規(guī),劍橋的學院有個任務,就是要管好伙食,而哈佛只管本科生,別的都是快餐。和劍橋比,美國快餐確實有點像垃圾食品。”
中午是自助餐。晚餐則非常正式,老師要事先登記。晚上7:30,學生先在長條凳上坐好,敲一聲鑼,接著老師穿著袍子魚貫而入,坐在老師專屬的“高桌區(qū)”(比學生區(qū)高幾十厘米),有專人用拉丁文念一段圣經(jīng),然后“阿門”,開始進餐。
先是餐前酒,接著是三道菜:前菜、主菜、甜食,一般吃1個小時多一點。然后端上專門的洗手盆,每個人沾沾水,擦好嘴。再響鑼,祈禱。之后是餐后酒,同時也是交流的階段。餐后酒的交流時間很長,往往到十點多,圣誕節(jié)前的一個晚上11:50才結束。
王石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可以和不同的教授、學者交流,沒有學科界限,沒有明確主題,卻能碰撞出很多火花。一個彭布魯克學院的畢業(yè)生、當?shù)氐某晒θ耸?,是中國人,有一次來參加晚餐,他問王石?ldquo;怎么你認識的人比我還多?”
“我也沒有想到能這么快融入劍橋,這么忙。每天晚餐這么嚴格的程序,看起來很繁瑣,但慢慢我就明白了,這也是知識的尊嚴。‘高桌區(qū)’誰坐主位,不是看職位,是看學術地位,而且仿佛有一種默契,今天如果誰沒有來,誰來遞補,都水到渠成。”
劍橋學院的庭院草坪茵茵,異常平坦。修剪草坪的工具都很普通,不普通的是草坪已經(jīng)打理了800年。王石感慨:“耐心、細心梳理,并懂得應用,知識積累就成了取之不盡的財富。在劍橋,這樣的草坪,不允許學生踩踏,只有資深的學問者有資格在草坪上散步,既表示對知識尊敬,也隱含學府等級。”
訪學之外,王石也嘗試參加過清一色本科生的賽艇俱樂部訓練,訓練強度之大如同參加大賽,卻有一種血脈暢通后的輕飄感。如果要正規(guī)訓練,固定在周一到周五,每天兩次,早上6點開始。在劍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一定要擅長一項運動。
王石也到倫敦參觀過英國開發(fā)商高富諾的老街區(qū)項目,180年前就開始開發(fā),仍未結束,除部分住宅外,不動產租約可以長達20年,但只租不賣。他發(fā)現(xiàn)綠色是倫敦的亮點,市中心的高檔項目都有街心私家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