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就職,面試已經遠遠不是一項技術,而是一項藝術。由于日本公司普遍偏好潛能采用,所以求職生的舉手投足都會成為人事部的評分標準。即便是履歷超級優(yōu)秀的就職生也會因為各種小陷阱而功敗垂成。
當人事給你2分鐘自我介紹,你會說滿2分鐘嗎?當面試官表現出對你的面試非常滿意的神情,你會覺得自己已經拿到offer了嗎?如果會,那你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不知不覺中,你已經陷入了面試的陷阱之中。
1分鐘的陷阱與時間觀念
之前,有一位優(yōu)秀的前輩應聘了一間商社。面試的時候,有2位面試官對3位學生。面試官讓其中一位女學生做自我介紹,時間1~2分鐘。
在女生自我介紹到差不多1分半左右的時候,面試官喊了停,然后再也沒有問過那個女生任何一個問題。而結果,那位可憐的女生當然是沒有獲得這家商社的offer。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事情呢?據前輩的分析,因為商社的工作非常注重時間概念,時間就是金錢。而面試官所提出的1~2分鐘的時間內,就職生應該完成自我介紹包并且預留給面試官足夠的提問時間。所以女生在自我介紹上使用了過多的時間,使她錯過了機會。
粉絲陷阱與壓迫面試
對于就職生來說,壓迫面試一定算得上是最恐怖最惡心的挑戰(zhàn)之一。江湖上常有在面試時被問哭的傳說。那么,何為壓迫面試呢?就是面試官專挑你的缺點,盡可能的否定你。
弊大學面試的時候就是壓迫面試。當時,面試官完全不聽我說的話,總是中途打斷我的陳述。然后突然讓我用中文自我介紹,結果我一說中文,面試官馬上說:“你在說什么,我什么都聽不懂。我聽不懂中文。”全程完全不看我一眼。一副沒有興趣的樣子。但是我最后還是合格了。
相反,有一位前輩說,他當時面試全日空,已經到了最終面試。面試官問,你為什么想要當飛行員。前輩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的理想。聽完前輩的回答,面試官竟然站起來為前輩鼓掌,握手。前輩想自己一定是可以拿到offer了。
但是沒有想到,前輩最終居然還是落選了。而且,問了身邊成功拿到內定的同學們,大家的最終面試竟然都是壓迫面試。
據說,這是公司的“粉絲戰(zhàn)略”。因為就職生除了是就職生,還是公司的潛在客戶。對于落選的就職生,公司的態(tài)度會更加親切,讓他們即使失敗了也要對公司留下美好的印象。相反,已經決定要錄用的學生,就會在最終面試故意進行壓迫面試,來看就職生的潛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這樣。但是,如果你遇到了壓迫面試,不要氣餒,說不定這只是公司對你的小考驗而已。
選擇你應該回答的答案
你通過打工或者社團活動學習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可謂是企業(yè)面試過程中定番中的定番了。相信各位就職生也一定對這種問題做過準備。然而,如果你真的完完全全據實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會效果不佳哦。
因為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我們一定不能忘了面試的基本目的,也就是為了測試學生與公司的匹配性。那么,例如你去投行面試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自己想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向對方表達自己哪一方面的強項。比如某些投行偏好勤奮,某些商社偏好交流能力,某些制造業(yè)偏好團隊精神等等。而如何發(fā)現公司的偏好就來自充分的企業(yè)分析啦。
總而言之,面試的一大原則就是,說對方想聽的,而不是說自己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