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更多人 各國調整制度:英國啟動杰出人才簽證

閱讀:13685 來源:國際人才
分享: 

據悉,現(xiàn)如今的“人才競爭”關鍵在于“制度競爭”。

為了吸引更多地國際人才服務于本國經濟,各國家都適時的調整了其人才制度,降低了創(chuàng)業(yè)人才、專業(yè)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準入門檻。

這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各國引才范圍擴大,更關注人才隊伍結構的整體布局。這一新的引才趨勢對于我國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或許有借鑒意義。

美國:調整人才移民制度

為了解決經濟復蘇后許多高科技企業(yè)對人才的大規(guī)模需求和美國國內相應高層次科技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第二任期內致力于加速推進此前擱淺的“移民新政”,明確提出未來的移民政策將向國際理工科人才和在美投資創(chuàng)業(yè)者傾斜。

2013年4月17日,美國參議會公布了30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移民改革法案。

本次法案最受關注的是:

1、增加創(chuàng)業(yè)簽證;

2、將H-1B簽證的上限從65000個提高到110000個,增加配額全部給在美獲得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shù)學)碩士學位以上的學生;

3、取消對杰出人才的限額;

4、增發(fā)25000個STEM領域的高學歷人才簽證。

該移民改革法案提議撥出30億美元邊境安保資金,用于購置無人機和增加邊境巡警人手,同時撥出15億美元用于繼續(xù)建設高科技圍欄,將發(fā)放給高技能勞工的簽證數(shù)量(H-1B)從6.5萬份上調到11萬份。

如企業(yè)對這類勞工需求很強,這類簽證數(shù)量上限還可能會上浮到18萬份。該法案還提出給那些找到科技類工作的理科留學生5年的簽證。而且,他們在5年之后可以正式申請成為美國公民。

加拿大:增加技術移民簽證數(shù)量

2012年,加拿大年度移民計劃顯示,加拿大對高素質人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轉變:

第一,增加1萬個聯(lián)邦技術移民名額。

計劃吸納技術移民最低5.5萬人,最高為5.7萬人,比去年的4.7萬人多出1萬人;

第二,增加“加拿大經驗類移民”。

“加拿大經驗類移民”于2008年設立,為國際學生及擁有高技術的外國臨時工作人士提供取得永久居留權的途徑。

2010年,通過該計劃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國際學生人數(shù)超過3900名,大約占國際學生的四成,較2009年上升一成多;經驗類移民名額由2011年的6500名計劃增加至2012年的7000名左右,創(chuàng)造了今年來的經驗類移民的最高值。

第三,新增1000個博士類移民名額。

加拿大科技部部長高爾雅指出,將通過“聯(lián)邦技術勞工計劃”,每年允許最多1000名在加拿大深造的外籍博士生申請加拿大的永久居民身份。

這些博士畢業(yè)生在加拿大的經濟發(fā)展中承擔了帶動科研、教育創(chuàng)新等重要角色,他們正是加拿大需要的人才。

英國:啟動杰出人才簽證

英國從2011年8月9日起啟動杰出人才簽證,從2011年8月9日至2012年3月31日,有1000個名額分配給杰出人才簽證類別。

杰出人才簽證類別將被世界知名的能力評估機構共同監(jiān)督審核。

這些評估機構將向英國邊境管理署提名杰出人才申請人,并且保證被提名人是評估機構所在領域的非凡人才。

這些能力評估機構包括:英國皇家學會(可推薦300個名額)、英格蘭文化藝術委員會(可推薦300個名額)、英格蘭皇家工程院(可推薦200個名額)、英國人文和社會科學院(可推薦200個名額)。

被這些評估機構提名并成功獲得杰出人才簽證的申請人,可以不需要獲得當?shù)毓椭鲹G巴?,英國以此鼓勵在科學、人文、工程及藝術領域的杰出人才前往英國發(fā)展。

德國:加大國際專業(yè)人員引進力度

2011年3月,德國聯(lián)邦政府通過了《外國人居留法》(草案),根據新草案,德國聯(lián)邦政府將給予從事科研工作的外國人配偶充分的就業(yè)權,以加強對外國科研人員的吸引力。

此外,德國政府還計劃進一步放寬技術移民政策的門檻,將長期居留簽證年收入限制從目前的每年6.6萬歐元降至每年4.2萬歐元。

2012年4月27日,德國議會當日表決通過旨在吸納歐盟以外第三國專業(yè)人才來德的歐盟“藍卡”法案(BlaueKarteEU),從而滿足了歐盟關于吸引外來專業(yè)人才進入歐盟的相關規(guī)定,清除了相關官僚主義障礙。

該法案下調了外國專業(yè)人才最低收入門檻,即從原先規(guī)定的年薪6.6萬歐元降低至4.5萬歐元;對現(xiàn)今專業(yè)人才匱乏的職業(yè),如醫(yī)生、工程師等,其年薪門檻可至3.5萬歐元。

法案同時為在德國就學的外國大學生在德國就業(yè)減輕了壓力,他們可以有18個月的時間在歐盟其他成員國尋找工作。

德經濟部長羅斯勒表示,專業(yè)人才匱乏已成為影響德企業(yè)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德國想通過這個試點項目向對世界發(fā)出一個信號,即歡迎國際專業(yè)人才來德國發(fā)展。

韓國:實施世界一流研究機構計劃

2009年,韓國投入122億韓元設立了世界級研究機構計劃(World Class Institution)。

該計劃要求入選的研究機構主任必須是從國外招聘的卓越科學家,機構的研究人員中必須有50%的研究人員來自國外。

該計劃還規(guī)定機構主任在未來五年中每年在韓國的時間不少于4個月。

2012年1月,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為吸引海外青年人才啟動了“智力回歸500人計劃”(Brain Return 500 Project)。

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李周浩指出該計劃到2017年將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500名,包括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和學者,回到韓國技術科學研究院所工作。

韓國政府將通過保證研發(fā)小組的自主權、引入開放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和鼓勵基礎科學研發(fā)創(chuàng)新等方式來提高本國的科技研發(fā)水平。

同時,韓國政府計劃到2017在培養(yǎng)2000名從事科研設備研發(fā)的工程師,并通過財政補助的方式使大學可以雇傭這些工程師。

為加強在基礎科學領域的科研水平,韓國政府于2012年為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一流科研人員增加1500個工作崗位,并將在2017年之前再增加1500個工作崗位。

以色列:實施I-Core項目

以色列雖然擁有世界頂級的實驗室和科學家,但現(xiàn)存體系已被老牌科學家占領,不能提供新的位置給新移民科學家。

為了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國,以色列于2011年實施卓越研究中心項目(簡稱I-CORE),項目主要內容是大學、學院、研究機構和醫(yī)院聯(lián)合起來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合作研究體系,專業(yè)研究可以在整個體系內完成。

吸收回國的科學家大多來自世界頂級研究機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紐約大學和德國的相關實驗室。

所有新加入的成員,包括回國科學家,都被授予大學終身職位。

截至2012年4月,這個計劃已經鎖定了300位頂尖科研精英,并計劃一共引進2400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裔知名科學家。

I-Core項目由總理辦公室、計劃和預算委員會制定并實施,這兩個部門都是負責高等教育的部門。

政府為這個體系提供資金支持??茖W家一回國就會獲得60萬美元的科研啟動資金,這些資金用來購買儀器設備。

標簽: 留學政策 社會學院 51offer編輯:lina